(大正藏 第02册 No.0115 第0507页)
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(出‘杂阿含’别译) 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

闻如是,一时,佛在舍卫国,
行在‘祇树给孤独园’,多比丘僧俱。
佛告诸比丘:
“马有‘弊恶态’八。
何等八? 一态者,解羁缰时,便掣车欲走。
二态者,驾车跳[𧾷梁]欲啮人。
三态者,便举前两脚,掣车走。
四态者,便踏车軨。
五态者,便人立持轭摩挲,车却行。
六态者,便傍行邪走。
七态者,便掣车驰走,得浊泥抵止住,不复行。
八态者,悬篼喂之,熟视不肯食;
其主牵去欲驾之,遽唅噏噬,欲食不能得食。”
佛言:
“人亦有‘弊恶态’八。
何等为八? 一态者,闻说经,便走不欲听。
如:马解羁缰,掣车走时。
二态者,闻说经,意不解,不知语所趣向,便瞋跳[𧾷梁]不欲闻。
如:马驾车时,跳[𧾷梁]欲啮人时。
三态者,闻说经,便逆不受。
如:马举前两脚,掣车走时。
四态者,闻说经,便骂。
如:马踏车軨时。
五态者,闻说经,便起去。
如:马人立持轭摩挲,车却行时。
六态者,闻说经,不肯听,䫌头邪视耳语。
如:马傍行邪走时。
七态者,闻说经,便欲穷难,问之不能相应答,便死抵妄语。
如:马得浊泥便止,不复行时。
八态者,闻说经,不肯听,反念淫泆多求,不欲听受;
死入恶道时,乃遽欲学问行道,亦不能复得行道。
如:马悬篼喂之,熟视不肯食;
其主牵去欲驾之,乃遽唅噏噬,亦不得食。”
佛言:
“我说马八态,恶人亦有‘八恶态’如是。”
诸比丘闻经欢喜,作礼而去。

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(终)


(大正藏 第02册 No.0099 第0001页)
(佛说马有八态经,节选自《杂阿含经》)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(九二四)
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

如是我闻,一时,佛住‘王舍城’迦兰陀竹园。
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
“世间马有八态。
何等为八? (一)谓:恶马临驾车时,后脚踏人,前脚跪地,奋头啮人。是名世间马第一态。
(二)复次,恶马就驾车时,低头振轭。是名世间恶马第二之态。
(三)复次,世间恶马就驾车时,下道而去,或复偏厉车,令其翻覆。是名第三之态。
(四)复次,世间恶马就驾车时,仰头却行。是名世间恶马第四之态。
(五)复次,世间恶马就驾车时,小得鞭杖,或断缰折勒,纵横驰走。是名第五之态。
(六)复次,世间恶马就驾车时,举前两足,而作人立。是名第六之态。
(七)复次,世间恶马就驾之时,加之鞭杖,安住不动。是名第七之态。
(八)复次,世间恶马就驾之时,丛聚四脚,伏地不起。是名第八之态。
如是,世间恶丈夫于‘正法、律’有八种过。
何等为八? (一)若比丘!
诸梵行者,以见闻‘疑罪’而发举时,
彼则瞋恚,反呵责彼言:
‘汝愚痴,不辩不善,他立举汝,汝云何举我?’
如:彼恶马,后脚双踏,前脚跪地,断鞅折轭。
是名丈夫于‘正法、律’第一之过。
(二)复次,比丘!
诸梵行者,以见闻疑举,
反出他罪。
犹如:恶马怒项折轭。
是名丈夫于‘正法、律’第二之过。
(三)复次,比丘!
诸梵行者,以见闻疑举,
不以正答,横说余事;
瞋恚憍慢,隐覆嫌恨;
不忍,无所由作。
如:彼恶马不由正路,令车翻覆。
是名丈夫于‘正法、律’第三之过。
(四)复次,比丘!
诸梵行者,以见闻疑举,令其忆念,
而作是言:‘我不忆念!’抵突不伏。
如:彼恶马却缩转退。
是名丈夫于‘正法、律’第四之过。
(五)复次,比丘!
诸梵行者,以见闻疑举时,
轻蔑、不数其人,亦不数僧,
摄持衣钵,随意而去。
如:彼恶马加以鞭杖,纵横驰走。
是名丈夫于‘正法、律’第五之过。
(六)复次,比丘!
诸梵行者,以见闻疑举时,
自处高床、与‘诸上座’共诤曲直。
如:彼恶马双脚人立。
是名丈夫于‘正法、律’第六之过。
(七)复次,比丘!
诸梵行者,以见闻疑举时,
默然不应,以恼大众。
如:彼恶马加其鞭杖,兀然不动。
是名丈夫于‘正法、律’第七之过。
(八)复次,比丘!
诸梵行者,以见闻疑举时,
则便舍戒,自生退没,
到于寺门,而作是言:
‘汝默然快喜安住,我自舍戒退没。’
如:彼恶马丛聚四足,伏地不动。
是名丈夫于正法、律第八之过。
是名比丘于‘正法、律’有八种丈夫过恶。”
佛说此经已,诸比丘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

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(九二四)(终)


(大正藏 第02册 No.0100 第0374页)
(佛说马有八种过患经,节选自《别译杂阿含经》)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八(一四九)
失译人名今附秦录

如是我闻,一时,佛在‘舍卫国’祇树给孤独园。
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
“马有八种过,世间所知,现在可见。
何等为八? 一者,乘马之人控辔秉策,将即远路,而彼恶马啮衔跳踯,
顿绝羁勒,破碎乘具,伤毁形体。是名马过。
其第二者,御者乘之,不肯前进,而此恶马腾跃叵制,破碎乘具。
其第三者,御者乘之,不肯着路,但逾坑堑。
其第四者,若乘之时,不肯前进,返更却行。
其第五者,都不畏于御乘之人、鞭策之痛。
其第六者,御马之人以鞭策之,方便距地,二足双立。
其第七者,御马之人意欲驰骤,返更卧地,不肯进路。
其第八者,御马之人意欲令行,而返停住。
“于佛法中,修学丈夫亦有如是八种过患。
何等为八? (一者)若比丘同梵行者,有‘见闻疑事’觉触己身,
即语彼言: ‘汝于今者,稚小无智,不善不了,
汝今应当觉触余人,云何乃欲觉触于我?
汝自有过,反举他事。’
如是之人,犹第一马。
其第二者,见他比丘有见闻疑罪,
同梵行者,即便语彼: ‘有罪人言,汝于今者,犯如是罪。’
时有罪人,复语彼言: ‘汝今自犯如是之罪,若忏悔者,然后乃可纠举我罪。’
如是之人,犹第二马所有过失。
其第三者,若有比丘作见闻疑罪,为他所举,
便作异语,随于‘爱、瞋’、及以‘怖、痴’,心生忿怒。
如是之人,犹第三马所有过失。
其第四者,若有比丘亦复作于见闻疑罪,为他所举,
即便语彼举事人言: ‘我都不忆犯如是罪。’
当知此人,同第四马所有过失。
其第五者,若有比丘亦复犯于见闻疑罪,同梵行者而来举之。
时,犯罪人即摄衣钵,随意而去,其心都无畏忌‘众僧及举事者’。
当知斯人,同第五马所有过失。
其第六者,若有比丘亦复犯于见闻疑罪,同梵行者而举其事。
时,犯罪人即便于彼高处而坐,与诸‘长老、比丘’诤论道理,
举手大唤,作如是言: ‘汝等诸人,悉皆自犯见闻疑罪,而更说我犯如是罪。’
当知斯人,同第六马所有过患。
其第七者,若有比丘亦复犯于见闻疑罪,清净比丘纠举其事,
彼有罪人嘿然而住,亦复不言‘有罪、无罪’,恼乱众僧。
当知斯人,同第七马所作过失。
其第八者,若有比丘亦复犯于见闻疑罪,清净比丘发举其事,
彼犯罪人即便舍戒,退失善根,罢道还俗。
既休道已,在寺门边,住立一面,
语诸比丘: ‘我今还俗,为‘满汝等所愿’以不?
汝今欢喜极快乐不?’
当知是人同第八马所有过患。”
诸比丘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

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八(一四九)(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