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大正藏 第01册 No.0037 第0820页)
佛说缘本致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

闻如是,一时,佛在‘舍卫国’祇树给孤独园。
佛告诸比丘:
(爱欲人事,寻本探源) “爱讱深有,荣色未起,为缠没住,亦有本栽,非无缘致。
爱有耽荒,本致熟在,狂醉为受,不明观解,是名痴本。
痴缘所生,亦为有本。何等为本?眩曜色声,五盖驰惑,斯生痴本矣。
五盖蔽冥,致影沉吟,亦为有本。何等为本?三恶种牵,斯谓为本。
三恶栽习,亦为有本。何等为本?不摄根识,斯亦为本。
不摄根识,缘致有本。何等为本?谓:非所应念,专候不已,斯谓本也。
非应所念,亦从本缘,不为无本。何等为本?不从正信,迷于所向,斯谓本也。
不信从谬,亦有缘致,非为无本。何等为本?恶师所引,非法听受,斯谓为本。
非正失听,亦有缘本。何等为本?违背贤圣、英㑺之聚,斯谓为本。
乖错贤㑺,缘致违背,亦为有本。何等为本?失于戴仰、虚心集乐,斯谓本矣。

(失贤者,爱欲转猗次第) 如是,比丘!
夫失贤众,清高之聚、身口意行,
视听惑满,胸心闭塞矣;
以非法见,信向毁矣;
正道负背,则邪见增;
邪见增,则内摄丧;
内摄丧,则三恶兴恣;
三恶兴恣,则五盖盈满;
五盖盈满,则痴本足;
痴本足,则爱受盛。
以斯转种,增着猗有,尘染无际矣。

(智慧解脱,寻本探源) 度世明慧,升于脱要,亦为有本。
何谓度世、智慧解脱之本?七觉法妙,谓为:致本。
七觉镜照,亦为有本。何等为本?谓:四意止,斯则觉本。
四意静止,由从有本,非无有本。其义焉在?谓:清净洁妙,其行在三。
三清净行,亦为有本,非无有本。本义为何?谓:守摄诸根,斯则为本。
守摄诸根,亦为有本,非无有本。本义为何?谓:镜鉴玄照,斯为本念矣。
本念照往,亦为有本,缘致入正。何等为本?本念造胜,谓之:树信。
信亦有本,不为无本。何等信本?谓:多闻经道、次第典要,斯谓为本。
闻于经法,亦为有本,不为无本。何等闻法?谓:贤行澄清、业真者也。
贤者清净,亦为有本。何等为本?谓:㑺行清真、洁白之聚。

(贤者,修行解脱次第) 如是,比丘!
贤者集胜、依附明哲;
奉事多闻,能致信本;
信本已立,便得正念;
正念已树,守摄诸根;
根守已建,登三行净;
已三清净,便四意止;
四意止立,便七觉意;
七觉意成立,是即:无为解脱度世。”

佛说如是,弟子受行。

本相猗致经(终)


(大正藏 第01册 No.0036 第0819页)
本相猗致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

闻如是,一时,佛在‘舍卫国’祇树给孤独园。
佛便告比丘:
(爱欲人事,寻本探源) “‘本、有、爱’不见、不了;
今‘见有’,从‘有爱’。
设:是‘本’有、爱无有、今为有;
今见分明:从是‘本’因缘,令致有爱。

有爱,比丘!从致有本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从有爱致本?谓为痴。

痴亦,比丘!有从致本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痴有本从致?谓为五盖。

五盖,比丘!亦从有本致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五盖从有致?谓为三恶行。

三恶行,比丘!亦有本从致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三恶行本从致?谓为不摄根。

不摄根,比丘!亦有本从致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不摄根从致?谓非本念故。

非本念,比丘!亦有本从致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非本念从致?谓不信故。

不信,比丘!亦有本从致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不信本从致?谓恶非法闻故。

非法闻,比丘!亦有本从致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非法闻本从致?谓非贤者人事。

非贤者,亦有本从致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非贤者从致?谓非贤者人共会乐。

(不贤者,爱欲转猗次第) 如是,比丘!
已不贤者聚会满,令不贤者事满;
已不贤者事满,令非法满;
已非法满,令不信满;
已不信满,令非本念满;
已非本念满,令不摄根满;
已不摄根满,令三恶行犯法满;
已三恶行犯法满,令五盖满;
已五盖满,令痴满;
已痴满,令有世间爱满。
如是爱乐满,稍转、稍转猗增有。

(智慧解脱,寻本探源) 度世智慧、解脱,亦有本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:度世智慧解脱本?谓七觉意为本。

七觉意从有本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:七觉意从有本?谓为四意止。

四意止从有本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四意止从有本?谓三清净行。

三清净,比丘!亦有本从行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三清净有本?谓为守摄根。

守摄根亦有本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守摄根有本?谓为本念故。

本念,比丘!亦有本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本念本?谓为信本。

信本,比丘!亦有本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,比丘!信本有本?谓闻法经本。

闻法经亦有本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:闻法经本?谓事贤者本。

事贤者,亦有本,不为无有本。
何等为:事贤者有本?谓贤者聚本。

(贤者,修行解脱次第) 如是,比丘!
聚贤者,能得事贤者;
已事贤者,便闻法言;
已闻法言,便致信本;
已致信本,便得念本;
已得念本,便摄守根;
已摄守根,便得三清净;
已有三清净,便得四意止;
已得四意止本,便有七觉意;
已有七觉意,便有无为、解脱、得度世。
如是解脱度世,转转本,令得度世。”

佛说如是,弟子受行。

本相猗致经(终)